玉簪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筷子居然被译成了很快的棍子探究筷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感恩回馈 https://m.yiyuan.99.com.cn/bjzkbdfyy/a/273654/

从我们现在使用的筷子外形上看就是两个长的木棍,是用来夹食物的,在远古时候如果吃饭只吃生食的话是用不到筷子的,所以筷子应该是源于在原始社会开始吃熟食的时候,那时候再用手抓着食物吃肯定会无从下手了,不要问为什么,因为烫,又想吃熟食又不能用手抓,那怎么办。聪明的古人开动了发达的大脑,用力在树上掰了两个树枝夹着食物吃,从此筷子成为我们吃饭的工具,影响至今。可能会有人疑问,古人最开始是怎么学会使用筷子的。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,谁知道的话也告诉我一声。

关于筷子的起源还有三个传说:

1传说姜子牙伸手抓饭的时候被飞鸟啄了手,姜子牙追逐飞鸟,看到飞鸟停在竹子上,就取走竹子上的两根丝竹,回去后再用丝竹夹饭发现饭有毒,以后姜子牙就用这丝竹吃饭,邻居纷纷效仿,就流传了下来。

2商纣王喜怒无常,每次吃饭下人们也都小心翼翼,一次饭菜太烫,妲己为了讨纣王的欢心,把两个玉簪取下夹菜,吹吹菜后喂给纣王,纣王很开心,后来玉簪就发展成了筷子。

3大禹治水时因为时间紧迫,每次饭熟了后,都要着急吃,但是太烫,于是就用树枝夹着吃,之后就发展成了吃饭的工具。

这些传说未必是真的,筷子从何时起源或许已经无从考证,但是从传说中也能看出来,筷子的出现应该是在吃熟食后才开始的,因为熟食烫手,所以用起了筷子,这也比较符合生活发展规律。

以前筷子还不叫筷子,叫箸或者梜,在《礼记·曲礼上》提到梜说:“羹之有菜者用梜”,郑玄注:“梜,犹箸也”。什么时候才叫筷子的,大概到了明朝的时候就有了筷子的叫法,主要集中在江南水乡,因为那里要划船,因为箸跟住是一个音,船家特别忌讳住,因为船停下来就不好了,他们希望船要快,所以就把‘箸’改叫成‘快’了,但这时‘箸’还是流行的叫法,‘快’只存在于个别地区。到了清代,南北交流加大,‘快’的叫法流传到各个地区,赵翼的《陔馀丛考·呼箸为快》中说:“俗呼著为快子”,之后人们根据字形有表意的功能,就在‘快’字上加了竹字头,就开始用‘筷子’了。在使用中,‘筷子’和‘箸’也同时存在,如《红楼梦》和《官场现形记》同时用‘筷子’和‘箸’。经过一个过渡期,到了近代‘筷子’就逐渐取代‘箸’了。

‘筷子’的叫法流行开之后,人们渐渐忘记了它的本意,不知道是‘箸’了。所以到了近代时,上海租界流行“洋泾浜英语”,看到筷子是用木棍做的,读音跟快又是一个音,于是就把“筷子”翻译成了“很快的棍子”,是chop(迅速的)和stick(树枝、木棍等)的组合,chopstick。当然这种简单粗暴的翻译不太符合‘箸’的本意,但是跟以前船家想要的‘快’却有一丝暗合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